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为何说来之不易?_全球新要闻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资料图】
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八成,总的看,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再加上夏粮夏油作物和早稻已丰收到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可以说是来之不易的。三个问题探寻今年粮食产量再丰收的突破之路:
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底气来自哪里?
完成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须克服哪些困难?
实现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原因何在?
一、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底气来自哪里?
今天国新办发布的一组农业生产数据: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此前,夏粮产量2922.6亿斤,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产量566.7亿斤、增加4.3亿斤,连续四年增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豆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首先,今年秋粮面积增加,奠定了增产的基础。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了700多万亩。其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预计增加1300多万亩。其次,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初显。今年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选育耐密品种,配套高性能的播种机,精准水肥调控,同时中央财政拿出24亿元支持大面积实施秋粮“一喷多促”。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这些重点县大豆密度每亩增加800到1000株、每亩可增产30到50斤,玉米密度增加500到800株,每亩增产150到300斤。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73%,这有效地对冲了洪涝、干旱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自然灾害共造成1.45亿亩农作物受灾,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2850多万亩,与近5年平均值相比少1.08亿亩,属于受灾较轻年份。多数主产区雨水调和、光热充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今年夏粮因黄淮罕见的“烂场雨”减产25.5亿斤,早稻增产4.3亿斤。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秋粮增产完全可以实现“以秋补夏”,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二、实现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克服哪些困难?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表示,今年的粮食丰收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取得这个成绩的。今年的六月,在河南就遇到了烂场雨,这对小麦在第一时间收获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对此从全国的角度来讲,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
第一,及时抢收。通过相关部门协同组合实施机械化跨区域收获,第一时间把该收起来的粮食都收起来,把该种下去的秋粮都种不下去。
第二,政策措施。为保持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在金融、保险、价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农业保险对农民减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行政措施。农业农村部门有效调度,交通、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系列的积极的举措。我们克服了秋旱、秋涝、台风的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减损,让农民有增产粮食的生产积极性。
张红宇表示,粮食全年丰收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推动我们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非常的重大。
三、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原因何在?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从专家田间测产,各地实打实收的情况看,总的来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加上夏粮夏油作物和早稻已丰收到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相关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在2015年首次登上1.3万亿斤门槛,此后虽偶有起伏,但都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每年粮食产量都持续保持增长。也就是说近几年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在创历史新高,中国人的饭碗已经牢牢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表示,总结我们夺取丰收的经验是多个方面的。中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一系列非常明确的指示和要求。
根据中央决策,首先,抓耕地保护。18亿亩耕地作为红线,一寸都不可以浪费。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盐碱地改造,抓耕地总量,抓单位产出,抓播种面积。
第二,抓粮食生产积极性。我们通过补贴政策、价格政策、金融保险政策,最大限度提升粮食生产从业者的积极性,让每一个生产粮食的农民收入,不低于从事其他农业生产的产出。
第三,抓责任制。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们强化了党政同责的要求。不仅主产区要负责,产销平衡区也要负责,主销区也要负责。责任制层层落实,各个地方粮食播种面积、耕地数量保护、耕地质量提升,每块地上产出,都有层层落实的要求。正是通过相关的要求,我们今年的粮食生产才有了丰收的基础。
- 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为何说来之不易?_全球新要闻
- 今日热闻!拉萨南山公园:十年树木,荒山披绿
- 今日观点!黑龙江汤原:百里退耕还湿带恢复生态功能
- 重庆旅游服务类投诉增幅居首位
- 播报:南阳音乐节盗窃事件、高铁超员致旅客滞留等被点名
- “新三样”成出口重要增长极 今日快看
- 强制乘客拼车、提出加价,网约车司机违规乱象该治治了|焦点速读
- 上门服务有了“国标”,居家养老更安心_每日精选
- 动态焦点:“认房不认贷”新政加码,上海楼市怎样了
- 当前短讯!三千多名中外嘉宾参加第二十四届亚太电协大会——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超千亿件 天天即时看
- 天天速读:我国已制定发布消费品国家标准5400余项
- 全球微资讯!原创音乐剧《将进酒》见面会在西安举行
- 大湾区再添至长三角物流新通道-全球滚动
- 港口集疏运 跑出“加速度”
- 今日快讯:西门子将携创新技术和开放生态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 全球看点: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隧道贯通
- 当前观点: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接受审查调查
- 海翔药业:近3个交易日跌27%,不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热门看点
- 2023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颁奖仪式10月24日举行
- 农业农村部:预计冬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产量达到1450万吨以上
- 天天观速讯丨农业农村部: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
- 世界时讯:广东推介秋冬季特色农产品 为湾区市民送好味
- 天天消息!【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实干笃行】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北京服务”品牌
- 全国桑蚕丝绸文化艺术及特色产品推介发布活动举行 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 开通5年港珠澳大桥出入境人次达3600万 全球消息
- 【天天新要闻】共享中国经济发展“超级流量” 广交会见证更加开放的中国
- 全球要闻:从南海之滨到天山南麓 看粤疆同心 山海情长
- (杭州亚残运会)亚残运会开幕式诠释“残健共融”:手拉手,我们是一家
- 【联创共建】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五支部联合市政协机关三支部进社区开展健康宣传...
- 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为何说来之不易?_
- 今日热闻!拉萨南山公园:十年树木,荒山披
- 今日观点!黑龙江汤原:百里退耕还湿带恢复
- 重庆旅游服务类投诉增幅居首位
- 播报:南阳音乐节盗窃事件、高铁超员致旅客
- “新三样”成出口重要增长极 今日快看
- 强制乘客拼车、提出加价,网约车司机违规乱
- 上门服务有了“国标”,居家养老更安心_每
- 动态焦点:“认房不认贷”新政加码,上海楼
- 当前短讯!三千多名中外嘉宾参加第二十四届
- 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超千亿件 天天即时看
- 天天速读:我国已制定发布消费品国家标准54
- 全球微资讯!原创音乐剧《将进酒》见面会在
- 大湾区再添至长三角物流新通道-全球滚动
- 港口集疏运 跑出“加速度”
- 今日快讯:西门子将携创新技术和开放生态亮
- 全球看点: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隧道贯通
- 当前观点: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接受审查
- 海翔药业:近3个交易日跌27%,不存在未披露
- 2023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颁奖仪式10月24日举行
- 农业农村部:预计冬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产
- 天天观速讯丨农业农村部:前三季度猪肉产量
- 世界时讯:广东推介秋冬季特色农产品 为湾
- 天天消息!【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实干笃
- 全国桑蚕丝绸文化艺术及特色产品推介发布活
- 开通5年港珠澳大桥出入境人次达3600万 全
- 【天天新要闻】共享中国经济发展“超级流量
- 全球要闻:从南海之滨到天山南麓 看粤疆同
- (杭州亚残运会)亚残运会开幕式诠释“残健
- 【联创共建】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五支部联